先做个广告:如需代注册ChatGPT或充值 GPT4.0会员(plus),请添加站长微信:gptchongzhi
大家好我是Eric,是一位父亲,一个留学工作者,也是一个爱写字的人。
推荐使用GPT中文版,国内可直接访问:https://ai.gpt86.top
如果你喜欢我们公众号的文章,那也请关注一下商城的好货哦----在享受折扣和品质的同时,为你向往的世界投出小小的一票,谢谢你啦
同时,如果你想要咨询关于“留学、英语教育、成长规划、人生意义”之类的话题,也可以通过小秘书找到我,和我预约一对一的谈话(免费,20分钟语音通话)
大家可以加下小秘书Mia的微信,除了通过她找到我之外,平时有想买的东西,可以找她;买过产品有什么问题,也可以让她帮你解决
2022年的11月30日看似只是普通的一天,但在这一天里,一个叫ChatGPT的聊天脚本问世,并在2个月内成为史上最短时间获得一亿用户的应用。
半年后的今天,在佛罗里达州的“珊瑚角高中”(美国顶级公立高中)里,大量尖子生被曝出使用ChatGPT完成IB(顶尖国际文凭体系)项目的论文。
这桩作弊丑闻让珊瑚角高中所在的学区十分震惊,“这都是我们这里最聪明、最勤奋和最有竞争力的孩子,”一位学区老师接受NBC采访时说,“这种情况令人心碎。”
更可惜的是,这样的局面仅仅是一个开始——Intelligent网站今年2月份一项调查显示,在美国,目前有30%的大学生在书面作业中使用ChatGPT作弊。
更令人汗颜的是,美国在线课程供应商Study.com最近向1,000名18岁以上的学生中发起一项调查,询问了他们在课堂上使用ChatGPT的情况。
结果显示——有89%的美国在校生正使用chatgpt完成家庭作业。这个比例确实是太恐怖了。
对于这样的高等教育巨变,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布兰迪·诺内克在接受《洛杉矶时报》采访时称,ChatGPT和类似AI工具将改变教育方式。
“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,”诺内克说,“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设置适当的护栏,确保我们的学生能够适应AI时代的教育,而不是把头埋到沙子里。”
读完这条看似离我们有点遥远的“新闻”,不知道你是否也会有一丝担心。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,“我们的高等教育该怎么办?”
清华大学的钱颖一教授在几年前就发表过一段题为“人工智能将使中国教育优势荡然无存”的演讲,在那段演讲中,有几个让我深思的细节:
“中国的教育有它的特点,这个特点中隐含了我们的长处。
首先,个人、家庭、政府、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很大,这个投入不仅是金钱、资源的投入,也包括学生、教师时间的投入。这是由我们的文化传统,由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所决定的。
其次,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、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,不仅量多,而且面广,所以中国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呈现“均值高”的特点。”
钱教授说的很对,但也恰恰是我们教育体系当中的这两大优势,让人更对未来感到担心。
爱因斯坦在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首次到美国访问,当时有记者问他,声音的速度是多少?爱因斯坦拒绝回答,他说,“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物理书中查到答案。”
接着,他说了那句特别有名的话:“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,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,是训练我们的好奇心。”
如果你问我,在未来的AI时代里,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?那么从我浅薄的认知来看,我觉得那个终极目的就是培养一个人的好奇心。
因为在很近的未来里面,如果孩子在某一方面有着很强烈的好奇,那么ta将在AI的帮助之下成长飞快(比如,编程技术或者化学实验)。因为在尝试挖掘某个领域时,ta可以迅速获得一切研究方法和现今已知的前沿结论。
但没有好奇心的孩子,则会在AI时代失去宝贵的红利。这就好比你给ta一个3D打印机,可以打出任何世间新奇的东西,但ta连开机键都懒得碰。
所以,在今天这个时代里,“教育”所承载的最大意义之一,一定是保守和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。
不过,连爱因斯坦也都曾经感叹:“好奇心、想象力能在正规教育中幸存下来,简直就是一个奇迹。”
无可否认的是,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比较急功近利的社会,盛行短期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,这对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害的。
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2017年毕业生典礼上贡献过一篇演讲,当时的主题是讲人要有更高的追求,也就是“要超越短期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”。
他把创新的动机分为三个层次,分别代表三种价值取向:一、短期功利主义;二、长期功利主义;三、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。
对短期功利主义者而言,创新是为了发论文、申请专利、公司上市;对长期功利主义者而言,创新有更高的追求,为了填补空白、争国内一流、创世界一流;
而对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者而言,创新的真正价值是:追求真理、改变世界、让人变得更加幸福。
我们的现实情况是,具有第一类动机的人很多,具有第二类动机的人也有,但是具有第三类动机的人就少了,甚至可以说是寥寥无几。
在这样一个大的学术环境和社会氛围之下,要想维系一个年轻人的好奇心,我只能说,谈何容易。
最近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,我常去清吧的那个小服务员突然提出了离职。那天我正好在场,起初大家还有说有笑的拉家常,后来我说我得写东西了,一会再接着唠,就戴上耳机忙活起来。
后来也就过了一小时吧,我再把耳机摘下来的时候,那小伙突然跟我说,“Eric,我要离职了,等招到新员工我就走了。”
我愣了一下,以为他在开玩笑。调酒师在一旁摇摇头说,“还是小孩啊,想一出是一出。”
我于是问他为啥不想做了,这个地挺好啊,同事也照顾你,客人也不难搞,还能学到点本事。小伙子说,“不知道,可能是因为我晚上一般比较喜欢出去玩,可在这上班有点限制自由吧。”
其实以前我和他聊过关于职业的问题。这小伙呢,中考之后就不念书了,一开始是在家做游戏主播,那会儿一个月能挣个五六千块。但家里人肯定觉得这事不靠谱啊,得出去学点本事,于是让他去当咖啡师。
做了咖啡师之后,小伙觉得这事太简单了,天花板很低,好像有点浪费自己天赋,于是又出来学调酒。当然,现在的理由,又是这个活限制了自由。
我跟他说,兄弟你有没有想过,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的职业呢?
他说,我觉得你这个职业就挺好,想在哪干活就在哪干活,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。
我说,你这叫只看到贼吃肉,没看到贼挨打。我小学时开始每天主动写日记,初中起偷读各种无用小说,大学当广播台编辑,刚走上社会的三五年天天被世界鞭打被领导PUA,当了爹之后还要帮儿子写小学作文。
三十多年后我才有了这点小小本领,得以背着电脑做一个穷游书生。况且,你放的法定假日我一个也没放过,大年三十晚上还在给学生改文书。
但你,小朋友,你看到的都是摆在你面前的那些“成品”—— 谁时间自由,谁日进斗金,谁逆天改命,谁纸醉金迷。
你知道吗?这并不是因为世界上充满了这样的人,而是因为那90%的,被浪潮冲散了的大多数,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坐在这个酒吧里。
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吧,你向往的那种光鲜,其实也只是那些人生活里不占主流的一小部分。而即便是这样的一小部分,也需要他们用漫长的灰头土脸去换。
所以,与其你问自己“到底向往哪种生活”,不如先问“我能吃哪种苦”,或者,“我到底好奇于什么?”
我想,大概也只有当这一代年轻人真正拥有了让自己好奇,并甘愿付出长久努力的东西时,他们才能免于陷入一种“什么都想要,但什么又都可以轻易放弃”的状态。
所以我们要和教育体系一起努力,去保守这个时代里孩子们的可贵好奇。
在未来的某一天,希望他们不会对我们轻描淡写的说:
“我想要的,好像从来都没有出现过。”
1
END
1
Eric老师关联阅读
点击👆文章标题查看
⭐ 如何星标放羊村?
看这里!👇
答应我,不要走散了,好嘛~
1
2
3
4
时不我待